要问2019年哪个领域最火,肯定少不了RPA。RPA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,可以模拟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。简单点说,那些基于固定规则不断重复、标准化的工作,例如读取邮件、对账汇总、采集数据、制作报表等费时费力,让你不胜其烦的工作,都可以交给RPA来完成。
据外媒报道,英国零售集团约翰路易斯合伙公司不久前引入了RPA,对包括财务、人事、供应链等多个部门的40条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升级,目前,已经为公司节省了大约500万英镑成本(约合4550万人民币)。
这样的高回报诱惑,哪一家公司会轻易拒绝呢?所以,很多企业跃跃欲试或者早已布局,殷切期待着RPA带来的生产力升级与随之而来的显著收益。然而,见诸报端的成功案例毕竟还是少数,更多RPA项目的命运是半路夭折。
德勤的一项调查发现,在400家公司中,30%到50%的初始RPA项目失败,63%的RPA项目没有按时交付。
那些失败的PRA项目,既然是众望所归,为何落却得个命途多舛的下场呢?综合来看,原因如下:
1、当一个RPA项目在初始阶段遭遇失败时,通常不是技术的问题,候选流程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。对RPA融入工作的流程设计缺乏科学、合理的规划和思考,会导致流程复杂化、技术资源浪费等诸多弊端,同时,也让RPA项目的收益大打折扣。更为严重的后果是,不恰当的工作流程根本无法满足应用场景,RPA的部署因此困难重重,难以落地。
2、没有选择好RPA产品平台。RPA想要无缝嵌入原本的工作,需要极强的应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。RPA产品平台,不能只关注局部工作,而要注重整体的规划和工作流程上下游的串联。单个RPA组件的性能优异还不够,更要实现成百上千个RPA组件的高效联动。这样才能避免RPA成为单点作战的孤立单元,让RPA运行的稳定性有所保证,并且具备后续在企业内部大范围的应用、扩展和延伸的可能性。而不够成熟的RPA产品平台,显然无法满足这么复杂多元的需求。
3、没有选择好的项目实施团队。为了保证RPA在实际应用中的顺利运行,项目开展期间要分析RPA运行模型,设计目标终端状态,梳理端到端流程,保障控制节点与配置能够完美匹配各项需求。这要求项目实施团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专业的服务水准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后盾。任何一个环节无法推进,都将导致项目失败。
事实上,RPA服务是基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展开的,技术当然是核心要素,可深入理解并辨别客户需求,基于客户的业务逻辑和目标,协助客户重新设计嵌入RPA的工作流程,保证科学性、合理性、稳定性、扩展性与可持续性更为重要。毕竟,客户并非RPA领域的专业人士,对于部署RPA的执行方案和细节不甚明确,而提供RPA服务的厂商,理应给出更加专业更具价值的有效建议。
确保RPA 项目的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1 、选择合适的RPA流程,流程选择正确,项目就成功了1/3。项目前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流程区段,可以快速验证RPA项目的可行性。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,为公司设计出合理的RPA工作流程,既能满足应用的复杂需求,又能提供显著的投资回报,同时兼顾人机协作的可操作性,让公司和员工都能满意,项目的落地自然事半功倍。
2、选择成熟的RPA产品平台。国外的RPA产品具有10几年的积淀,比较成熟,产品化程度比较高,但考虑到国情,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。而国内厂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,技术缺乏积淀,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还会采用第三方,增加了产品的不可控和未知风险。部署时需要大量的开发,加大了投产使用的难度。这些因素都将影响RPA落地,可见选择产品平台的重要性。
3、选择合适的RPA实施商。实施商应该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、较强的交付能力,专业的服务水准和强大的技术支撑,能够帮助客户科学的设计工作流程。对于痛点难点问题,可以给出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议,切实解决问题打破困境。并且,具备技术实力将所有设想变成可以付诸实践的现实。
总而言之,实施得当的RPA项目才能带来巨大价值,不单收益可以明确的衡量计算,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,将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大有助益。从信息化到数字化,比起集成自动化成本更低周期更短的RPA,将来必然会变成企业IT基础设施的标配之一。
大势所趋的浪潮中,真正想要落实RPA项目,选择至关重要。
本文是51RPA中文社区原创文章。发布者:RPA小当家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1rpa.net/rpaedu/4265.html